2017年5月29日 星期一

【文章】英國皇家空軍駐港第28中隊: 韋斯特蘭型直升機在香港

以下是隨意搜集來的關於駐港第28中隊資料,當中內容未必完全反映事實。

韋斯特蘭韋薜斯(Westland Wessex)型直升機簡述

韋斯特蘭獲美國塞考斯基(Sikorsky)授權生產S-58喬克托(Choctaw)直升機,韋薜斯型使用勞斯萊斯燃氣輪機,最先是為皇家海軍定型生產(HU.5型),其後空軍亦有訂購(HC.2型),空軍共採購了73架HC Mk.2,服役期介乎1962至2003年,主要從事搜救等任務。

皇家空軍第28(AC)中隊簡史

皇家空軍第28中隊成立於第一次大戰其間,戰後被解散,後來跟駐印度的114中隊重組,以亞洲地區為駐地,28中隊曾參與二次大戰,戰後駐地改遷香港,其後由於任務性質的改變,該中隊在1967年再度被解散,並於次年重組,並獲編配韋斯特蘭旋風型(whirlwind)直升機,以協同駐軍防衛 / 搜救 / 運送警方部隊或協同反走私行動 / 拯救山火等為主要任務,1972年該中隊獲編配韋薜斯型直升機,1978年關閉啟德九龍灣基地,部隊移駐石崗空軍基地(原來的九龍灣基地重建為啟業邨等住宅項目),直至1996年石崗空軍基地關閉,才重回啟德,次年6月底香港回歸中國前夕,該中隊第三度被解散,而軍方將剩餘的六架韋薜斯型直升機,轉售給烏拉圭空軍,28中隊在2001年獲得重組,並獲編配灰背隼(Merlin)HC.3直升機,2003年參與波斯尼亞的維和任務,2005年至2009年進駐伊拉克東南部,2009年改駐阿富汗。2015年該中隊換裝Chinook及Puma直升機,任務性質是提供飛行員任務前培訓。

[圖左] 第28中隊肩章,AC是Army Co-operation(協同陸軍)的簡寫
[圖右] 第28中隊徽章
RAF 28sqn crest RAF 28sqn crest

2015/2016年是該中隊的100週年,這是其百週年紀念機身塗裝。白色的飛馬圖案是第28中隊的標記,而旁邊的雙廓爾喀刀,則是第48廓爾喀步兵旅的標記,以顯示以往有段日子該中隊跟廓爾喀士兵的密切合作。
RAF 28sqn 100th anniversary

韋薜斯型直升機在港服役情況(個別資料僅為推考)

1972年開始第28中隊獲編配韋薜斯型直升機,在網上能找到的有以下11機的資料:-

  • XR500/A c/n WA125
  • XR528/A c/n WA150
  • XR515/B c/n WA137
  • XR527/C c/n WA149
  • XR508/D c/n WA133
  • XT605/E c/n WA532
  • XT667/F c/n WA535
  • XT673/G c/n WA541
  • XT678/H c/n WA546
  • XR522/I/A c/n WA144
  • XT675/J/C c/n WA543
XR500 1979年在海上墜毀
XR508 1994年運回英國,2006年解拆
XR515 1997年轉售給烏拉圭
XR522 1997年轉售給烏拉圭
XR527 1987年運回英國,現時在德國Hermeskeil航空博物館展示
XR528 1987年運回英國
XT605 1997年轉售給烏拉圭
XT667 1993年在南中國海搜救時墜毀
XT673 1997年轉售給烏拉圭
XT675 1997年轉售給烏拉圭
XT678 1997年轉售給烏拉圭

1979年第28中隊損失了第一架韋薜斯型直升機(編號XR500),於是80年代由XR528取代其代號A(lpha)的位置,其後該中隊獲增添XR522及XT675兩機,80年代約有十機服役,1987年英國參與跟美國國家能源部合作的,南澳洲Maralinga的放射性污染狀況調查(該地是由於50年代英國從事核試而遺留幅射污染,詳情可參考: UK Nuclear Test Maralinga (Wiki)),英國政府允諾由皇家空軍借出兩架直昇機,以作泥土取樣的載具,大概是因地成便,空軍便由駐港的28中隊,抽調XR528及XR527兩部直升機到澳洲,但在該項目完結後,這兩部直升機運回了英國本土,而沒有退還給第28中隊,亦沒有替代補充,如此28中隊在役的直昇機減至8架,而原來的A(lpha)及C(harlie)代號,分別由XR522(原代號I(ndia))及XT675(原代號J(uliet))兩部機取代,1993年強烈熱帶風暴貝姬吹襲,28中隊的XT667直升機出動救援,由於引擎故障而墜毀,部隊直升機因而減至7架,1994年XR508運回英國,部隊直升機再減至6架,這剩餘6架機一直服役至1997年該中隊解散,便轉售給烏拉圭空軍,直至1997年韋薜斯型直升機在港共服役了四分一個世紀。

小插曲:據聞1975年南華早報報導,謂駐港空軍的韋薜斯型直升機妥善率不佳,於是軍方出動多機編隊的直升機在該報館上空列隊飛行「晒冷(梭哈)」

[上圖] 1980年XR527,XR528及XR508三機編隊飛行
[下圖] 80年代六機編隊在中環上空巡航
XR527,XR528,XR508 1980
28sqn group 1980s

[上圖] XR515,1996,典型的皇家空軍塗裝,Dark sea grey及Dark green迷彩,機尾有該中隊的隊徽,這是第28中隊70及90年代的塗裝
[中圖] XT673,1988沙田消防局,80年代第28中隊在機身上增塗前 / 左 / 右各三條的白間,有說是第28中隊直升機經常在多山地形飛行,為免互踫危險所以機身採用悅目的白間條塗裝
[下圖] XR522,1990美國領事館上空,圖中的是第28中隊75週年紀念塗裝,在原來的白間條之上分別覆蓋上皇家藍及檸檬黃色塊
XR515 1996
XR673 1988 Shatin
XR522 1990 28sqn 75th anniversary

[上圖] 收納狀態裝船付運的XR527及XR528,裝運到澳洲去
[中圖] 在Maralinga沙漠上空飛行的XR527,留意機身旁機輪後的白色新增附加物,不知是放射性泥土的採樣載具還是附加油箱
[下圖] XR522,1997烏拉圭,機身的皇家空軍識別與及Royal字樣被黑漆刪塗
XR527,XR528
XR527 Maralinga
XR522 1997 Uruguay

[上圖] XR508正在協同警察機動部隊(PTU)訓練
[中圖] XT678,正在協同義勇軍演習,日期不詳
[下圖] XT678,1981,海面拯救示範表演,這幀照片後來用於英國的明信片上
XR508, PTU
XT678
XT678

[上圖] 1978年,皇家空軍直昇機,正監視抵港的匯豐號貨輪,船上擠滿了越南船民
[下圖] 正出動攜帶水桶用作投擲水彈撲滅山火的皇家空軍直昇機
RAF Wessex Huey Fong 1978
RAF Wessex fire fighting

[上圖] XR528 SAREX82聯合搜救演習期間,在美軍中途島號甲板上起降
[中圖] XT605 甲板著陸資格(DLQ),在美軍尼米茲號航空母艦上,日期不詳
[下圖] XT678 降落於軍艦上(可能是阿德萊德號),日期及原因不明
XR528 SAREX82
XT605 USS Nimitz
XT678

[上圖] XR673 年添馬艦基地作游繩表演
[中圖] XT675 在香港仔珍寶海鮮坊上空飛過,日期不詳
[下圖] XT675 跟孔雀級巡邏艦協同運作
XR673 Tamar
XT675 Aberdeen
XT675 Peacock Class corvette

[上圖] XR522,1997,機底下掛上union jack旗幟
[下圖] XT678,1996石崗,機底下掛上皇家空軍軍旗
XR522 1997
XT678 Shekkong 1996

[上圖] Flt.Lt.H.B.Gray首日封,1978-11-17石崗基地啟用,插圖是1942(1941?)日軍轟炸啟德機場,首日封文字描述該日XR500由啟德基地飛抵進駐石崗基地
[中圖] 香港1997年回歸前夕首日封,插圖是添馬艦海軍基地為背景,XR522作主體,文字描述韋薜斯直升機在香港作最後飛行
[下圖] 第28中隊成立80週年紀念首日封,插圖是XT678直昇機
Postcard 1978
Postcard 1997
Postcard 28sqn

[上圖] 駐石崗空軍基地的韋薜斯型直昇機
[中圖] 從啟德機場起飛的韋薜斯型直昇機,背景為獅子山
[下圖] 1997年駐啟德基地的韋薜斯型直昇機,後方為政府飛行服務隊機庫
RAF Shekkong
RAF Wessex Kai Tak
RAF Wessex Kai Tak 1997

[圖] 1975年,一架隸屬陸軍航空隊第656中隊的Scout直昇機在吉奧海面失事,其後由韋薜斯型直昇機回收運送回石崗基地



[圖] 駐港皇家空軍相關新聞


[圖] 1987年美澳英聯合Maralinga Radiological Rehabilitation Survey


[圖] 1993年強烈熱帶風暴貝姬吹襲,XT667直升機出動救援因故障而墜毀,這是參與任務人員根據事後回憶的想像插圖



1993年在英國威爾斯發生了一單韋薜斯型直昇機事故,該事故令三名隨機少年死亡,英國當局立即下令停飛全球的韋薜斯型直昇機,而第28中隊的8架直昇機亦不例外。除了緊急任務,包括訓練或人員運載都一律停止,這反映當時已服役三十年的韋薜斯型直昇機機件老舊,或會出現可靠性問題。


第28中隊六架僅存的韋薜斯型直昇機,在進行最後一趟飛行任務後,轉售給烏拉圭空軍



相關閱讀: 二戰後的英國駐港空軍

痞客邦PIXNET博客鏡像





2017年5月22日 星期一

【模型】Italeri 1/72皇家空軍駐港第28中隊Wessex HC2直昇機

XR528服役簡史,1964年出廠,同年進入皇家空軍序役,1971年編入第78中隊,1982年改駐香港第28中隊,1987年參與南澳洲Maralinga放射性污染狀況調查,其後運返英國,進入第72中隊服役,2001年轉至皇家海軍英國Culdrose基地,作為飛行甲板訓練用途,現已退役並存於皇家空軍Little Rissington基地內。

現存在英國的XR528。
Wessex XR528

模型是大約2014年製作。

套件: Italeri 1/72 Wessex HU5附帶28中隊水貼版本。

水貼: 自製 (printed by Alps printer)。

設定年代: 大概是1985年的塗裝,皇家空軍編號XR528/A,廠方編號 c/n WA150。

這是在港服役時期的80年代白間塗裝,以及皇家空軍Royal Air Force字樣改用白色字體比較特別,這塗裝在其他皇家空軍單位不常見,這白間塗裝來歷不懂,而同時期駐港皇家空軍需要支援本港警隊及邊界駐軍,去阻截非法入境者,不知是否用途需要而塗上白間 ?

原來的Italeri水貼,所有跟28中隊有關的圖案都偏大,因而在重新塗裝前剷掉。
Italeri 28sqn HC.2

自製水貼。
28sqn Decal 1/72

重新噴塗完成作品。
RAF HC.2 XR528
RAF HC.2 XR528
RAF HC.2 XR528
RAF HC.2 XR528
RAF HC.2 XR528
RAF HC.2 XR528
RAF HC.2 XR528
RAF HC.2 XR528
RAF HC.2 XR528

相關文章: 英國皇家空軍駐港第28中隊--韋斯特蘭型直升機在香港

痞客邦PIXNET博客鏡像





2017年5月15日 星期一

【文章】馬里亞納海戰: 憑科技贏得戰爭

SB2C Helldriver
馬里亞納海戰當中,美國空母甲板上的SB2C轟炸機

關於1944年6月發生的馬里亞納海戰,一場空前的美日航空母艦對戰展開,對於日本人的表現來說,這場海戰被西方人戲稱為馬里亞納射火雞大賽,當時日本艦隊損失了四佰多架的艦載機(還沒計上日軍岸基飛機的損失數字),以致其後各場海戰當中,日本艦隊基本上沒法再作出空中掩護及空戰。

先說說戰役背景:- 到了1944年,日本海軍已先後失去了山本五十六及古賀峰一兩位領導者,而繼任的豐田副武意識到,接下來沒法避免會跟美國海軍大戰,而事實上美國軍方採取逐島作戰及太平洋中部進攻兩項並存對日作戰方針,日本軍方必須對美國施以打擊性的行動,以阻礙美軍繼續前進。

這場海戰日本聯合艦隊以小澤治三郎作統領,以數艘空母為主要攻擊力量,對美海軍空母機動艦隊予以攻擊,小澤考慮到日本空母機動部隊的力量,而日方艦載機航程比美方的遠,決定以艦載機作長途攻擊,而投放飛機後的日本艦隊則保留在後方,這策略如果能奏效,則在重創美艦隊之餘,自身的艦隊則減少損失。

一般認為自中途島戰役及其後的南太平洋海戰,日方損失太多的經驗飛行員,以致這場戰役,日方艦載機飛行員水平較美方低便成為靶子,結果美方在戰損極少的情況下,順利完成攻佔塞斑島等島嶼目的,並反過來攻擊後來發現的小澤艦隊,以壓倒性的贏了這場戰爭。

Alex Vraciu
皇牌飛行員Lt. Alex Vraciu,隸屬美國海軍VF-6中隊,他本人於馬里亞納海戰單日在八分鐘內擊落了六架日本彗星式俯衝轟炸機

US Navy TF-58
美國第58特混艦隊的龐大陣容,日方出動9艘空母,而美方則出動十多艘,而且日方只有三艘是正規(主力大型)空母,而美方則是七艘

Battle of Philippine Sea
日(紅箭方向)美(藍箭方向)雙方艦隊在該戰役的機動進攻方向

IJN CV Taiho
大鳳號空母,後方的可能是翔鶴或瑞鶴,結果大鳳及翔鶴均在此役被美國潛艇擊沉

有一點普遍被忽略的,便是二戰太平洋戰爭美方是以科技贏得戰爭,當時美方在了解日方意圖後定出的對策是,以戰艦及巡洋艦為前方屏障,並施以密集彈幕截擊來犯的敵機,以確保後方的美國空母機動艦隊安全,而戰勝的關鍵則是使用近炸引信彈頭的防空炮。

Turkey shoot WW2
向日機開火的高炮彈幕

VT引信 (VT-fuze)

VT引信是二戰中開始投入使用的一種利器,可追溯到早期開發的自爆引信炮彈,早於二次大戰前,為對付來襲的敵機例如高空轟炸機,便開發出附定時(Timer)引信炮彈,德國的Flak 18/36高炮便是這類武器,使用原理是在測量敵機的高度及預計移動位置後,在發炮前先調節好彈頭內的計時器,這樣炮彈在特定位置便會「開花」,而不用直接撞擊目標才引爆,這樣使命中機率增加,不竟傳統的盲射方式,對付有距離的高速移動物體比較困難。

German Flak artillery soldier
射擊前,正在調節彈頭引信的德國高射炮兵,彈頭套進的是調節器

但這樣也要求人為的準確計算,否則能命中(或誘爆)也是疑問,後來英國人發明了用無線電感應原理起爆的彈頭,利用都卜勒效應回傳訊號在適當距離引爆,其實相等於在彈頭內藏有微型雷達,這種設計令彈頭具有「智慧」,加大捕捉目標的機率。

如果錯過目標(距離愈遠)仍會自動起爆,這樣炮手只需要在目標通過的大約位置施放炮彈便可,對捕捉快速移動目標有一定效用。

其後英國向盟友美國分享成果,大概在1941年左右已可將VT引信炮彈投產,盟國意識到這武器的重要性,所以在二戰初期非常的約束使用,亦禁止發配到地面部隊,原因是以免部隊撤退時不小心遺下,被敵軍搜獲得知盟軍已擁有這般利器,而第一次實戰大量應用便是在上述的1944年6月馬里亞納海戰,當時非常有效的保護盟軍艦隻,只有少數的日本攻擊機能穿越火網。

VT-fuze cutaway VT-fuze shell example
左圖:近炸引信彈頭的複雜構造,細小的彈頭內包含炸藥,微型雷達引信,及電池等構造
右圖:近炸引信炮彈攻擊示意圖,發射後的炮彈在測量到目標接近時,彈頭便會起爆

二戰後根據統計,戰時使用近炸引信的情況下,命中率大幅提升,相對傳統彈藥,在同樣的擊落數字下所需使用的彈藥便大大下降,可以說在太平洋戰場上,除了使用原子彈令日本人屈服,VT引信的應用能減少美軍受創,令戰事進行的更順利,可謂是科技救國。

近炸引信除了無線電感應原理,在第一及二次大戰其間應用的磁性水雷及魚雷,都是另一種技術的近炸引信。

上述的無線電VT引信,其開發上有一定的難度,當時的應用科技來說,並未有現代的精密複雜集成電路問世,而用的是玻璃外殼的真空管,而且彈頭的體積很有限,要實用化便先要開發製作出比手指頭還要細小的真空管,再說炮彈每秒有約500轉的自旋,另外發射時要抵受一定的膛壓,對真空管的強度有嚴苛要求,另一困窘則是電池方面,乾電池壽命很短,難以令彈頭保持長壽的備用狀態,所以改採用濕電池,才能令VT引信彈頭實用化。

Vacuum tube
一般坊間真空管的模樣,現在來說是老古董了

這裡引述一個真實例子,說明一下戰爭的殘酷~

日本海軍江草隆繁少佐,1941年時是駐蒼龍號空母的艦上爆擊機隊長,除了參與攻擊珍珠港基地,在42年的印度洋作戰當中他本人擊沉多艘英國軍艦,投彈命中率高於80%,被譽為艦載爆擊機之神(艦上爆撃機の神様)。

Sinking HMS Hermes
被命中37次後,英艦競技神號在印度洋被擊沉

中途島戰役時江草受傷獲救,後來獲編配海軍的銀河轟炸機,派駐馬里亞納一線的海軍岸基部隊作戰。

在馬里亞納海戰當中,所謂的獵火雞殲滅日軍的草包新手,但至少江草是戰役裡富經驗的指揮官,當時江草少佐引領連同自己在內8架銀河轟炸機去攻擊美國空母機動部隊,遇上了美軍的VT彈幕,結果無人能穿越火網,包括江草在內8機都被擊落陣亡,VT引信彈使用無線電感應,在敵機接近時便引爆彈頭,日軍飛行員根本沒能作出反映便遭殃了,再好飛行技術也沒用,加上美國的保密功夫周詳,直至終戰日方都未能察覺這事情,很多日軍飛行員因而枉送命。

可見科技運用抵消了對手的實力。

江草隆繁
日本海軍精英江草隆繁出擊馬里亞納出擊陣亡時才34歲

Shooting at Pacific War
美軍防空炮彈製造的密集彈幕,圓圈裡示意為試圖硬闖的日本機

P1Y bomber
攻擊美艦時中彈的銀河轟炸機

痞客邦PIXNET博客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