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9日 星期一

【模型】1/72 北越空軍米格17F (3020號機) (DML)

米格17F

米格17源於米格15的成功經驗,米格局自行基於米格15的一些缺點,尤其在達到音速時的飛行質量問題,作出設計上的改善,主要是主翼的後掠角度加大,F型使用具後燃器的VK-1F發動機,米格17一共有三十多個國家使用,除蘇聯外波蘭中國捷克等國均有授權生產,總產量達一萬架。

MiG-17 USSR

關於後掠翼設計

上世紀初戰鬥機主翼一般都是平直翼設計,但到了開發噴射機時,平直翼的空氣阻力較大,難以發揮噴氣機高速的性能,於是噴射戰鬥機,如Me262及Ta183等都採用後掠主翼。

早於德國人開發Me262時,便發覺前三點式起落架設計噴射機,如主翼跟水平尾翼在同一水平時,會引致起降時水平尾翼失效,所以Me262的水平尾翼位置比主翼略高,而蘇聯人的米格15/17水平尾翼更是安裝在較高位置,成為外觀上的主要特徵。

至於後期開發的戰鬥機例如米格21/23,因為採用全動式水平尾翼(註:米格15/17是襟翼式水平尾翼)才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關於3020號機

Colonel Tomb 阮通中校(Colonel Nguyen Toon,或Colonel Tomb),大概是位虛構人物,可能是美軍在監聽北越的無線電台時,錯誤地將對話中提及的一些重複用語,誤會為該戰鬥機的飛行員名字,反正越方後來就否認有此人物存在。

之所以令美方誤會的原因是,北越社會主義陣營,戰鬥機都是由多於一位飛行員操縱,而擊墜紀錄則算到同一戰鬥機上,這3020號機共擊落了13架美機,是由多名飛行員累計的擊墜紀錄,可謂實際上是"集體創作"功勞。

無論如何這3020號也是戰績彪炳,大概美軍方必定要除之而後快,正所謂無冤不成話,1972年5月,這北越的皇牌機,遭遇美軍的截擊,結果被美軍的皇牌機擊落。

而擊落3020號機的是美國海軍的F-4J鬼怪式,屬於VF-96中隊機號NG100,號稱Showtime 100,飛行員Randy Cunningham,在越戰其間共擊墜五機成為皇牌,也是美國海軍越戰時期唯一的皇牌飛行員,當日Cunningham同一天內共擊落三架米格十七,其中一架便是3020號,但這架F-4J NG100在回程的時候,亦被北越的地對空導彈擊落。

F-4J vs Mig-17

此模型大約是2015年製作。

大概二十年前的模型套件,水貼都放置太久幾乎不能用,這機的重心太後,以致配重不足機首撬起補救不來。

1/72 MiG-17F Vietnam

1/72 MiG-17F Vietnam

1/72 MiG-17F Vietnam

1/72 MiG-17F Vietnam

1/72 MiG-17F Vietnam

1/72 MiG-17F Vietnam

1/72 MiG-17F Vietnam

1/72 MiG-17F Vietnam

1/72 MiG-17F Vietnam

1/72 MiG-17F Vietnam

1/72 MiG-17F Vietnam

1/72 MiG-17F Vietnam

1/72 MiG-17F Vietnam
機首撬起,其餘照片用blutack把鼻輪接地拍攝

1/72 MiG-17F, F-4B Phantom
跟同比例的F-4 Phantom合照比對

痞客邦PIXNET博客鏡像



 

2017年6月12日 星期一

【模型】1/72 F-4B鬼怪式 VF-111 Sundowners (Hasegawa)

鬼怪式小傳

F-4鬼怪II(或稱幽靈II),由麥克唐納(後跟道格拉斯合併,現在再被波音收購)為美國海軍研發的,一種雙座雙發全天候遠程超音速截擊機/戰鬥轟炸機,F-4B是海軍第一種服役的鬼怪式,共生產了649架,F-4B也是第一種進入服役的鬼怪式,後來根據壽命延長計劃,其中228架F-4B被改裝,並被賦予新編號F-4N,而以美國防部長的指示,美國海空軍及海軍陸戰隊,當時共同計劃採購同款戰鬥機,基於空軍的評估需要,有一部份F-4B被借調給空軍使用,而編號更改為F-110(最終根據三軍統一編號,空軍的鬼怪式定為F-4C),各型F-4鬼怪式合計生產了5195架,成為美國軍用史上,生產量比較多的戰鬥機(數字包含外銷或授權生產型號)。

F-4N VF-111

F-4服役時正遇上越戰時代,海軍及海軍陸戰隊的F-4B大量參與到戰鬥當中,而海軍唯一一個鬼怪式皇牌,是VF-41中隊的NG100號機(F-4J),獲得共5架的擊落紀錄,其後F-4B退役後,有部份的F-4B被改裝為無人駕駛的靶機,用以測試新式研發的導彈效能。

有一點值得提及的,在開發鬼怪式的年代,美國人的思維認為空戰正進入了「導彈無敵論」的年代,於是鬼怪式放棄了搭載航炮,而以導彈為唯一武裝(當然有戰術需要時,鬼怪式仍可附加外置航炮艙),使用包括近距攻擊的響尾蛇導彈AIM-9,以及視距外攻擊的麻雀導彈AIM-7,不過在實戰中証明,這些屬於早一代的導彈產品,未能滿足當時的戰鬥需要,其一是早期導彈的品質問題,例如AIM-9早期型號,會受外來熱源,例如太陽直接的熱源,以及湖泊折射的光線干擾,而麻雀導彈發射後,載機雷達必須繼續照射目標直至命中,而並非打了便跑,這些原因減低了當時導彈的命中率,又或增加載機的交戰危險,更甚者北越使用比鬼怪式輕巧靈活的米格17及米格21,這些戰機都是載有航炮的,使鬼怪式陷入高戰損的苦戰,直至後來空軍沿用長機鼻的鬼怪式機體,發展出載有航炮的F-4E型號,而海軍及陸戰隊則並沒有採用,直至開發F-14A及F/A-18A才加裝航炮。

F-4J vs Mig-17

此模型大約是2014年製作,套件來自長谷川Mig Killer F-4B 1/72。

模型基本上是直做,並且更換了樹脂座椅,其實長谷川套件的塑料座椅也有一定的細節,經改良應該細節效果還是不錯的,其餘細節改良還包括輪艙後加了些管線,以及AIM-9發射架自行增加了些細。

Cartograf的水貼印刷精美,在存放多年後使用仍沒變質,但因為油墨較厚,張貼時比較費功夫。

1/72 F-4B VF-111 Sundowners

1/72 F-4B VF-111 Sundowners

1/72 F-4B VF-111 Sundowners

1/72 F-4B VF-111 Sundowners

1/72 F-4B VF-111 Sundowners

1/72 F-4B VF-111 Sundowners

1/72 F-4B VF-111 Sundowners

1/72 F-4B VF-111 Sundowners

1/72 F-4B VF-111 Sundowners

1/72 F-4B VF-111 Sundowners

1/72 F-4B VF-111 Sundowners

痞客邦PIXNET博客鏡像





2017年6月5日 星期一

【文章】二戰後的英國駐港空軍

在網上查找到的資料,在英國重奪香港主權後,先後駐港的皇家空軍單位,包括有第88中隊、第110中隊、第80中隊及第28中隊等,戰後直至1967年,所曾使用的定翼機,包括有:
  • Short Sunderland (Flying boat)
  • Supermarine Spitfire
  • Gloster Meteor
  • De Havilland Vampire
  • De Havilland Venom
  • Hawker Hunter

1968年第28中隊改編為第28(Army Co-operation)中隊,部隊改用Westland Whirlwind直昇機,1972年開始改換裝Westland Wessex直昇機,直至1997年中撤出香港。

Sunderland flying boat HK
戰後駐啟德的Sunderland飛艇及Douglas Dakota運輸機

RAF rescue launch HK
戰後皇家空軍的救援艇,正在防治海盜巡邏,後方的是一群Sunderland飛艇

Spitfire in Kai Tak
駐啟德機場的Spitfire噴火式戰鬥機

RAF in Kai Tak
由最近鏡頭的兩架,分別為De Havilland Venom及Vampire,遠方的可能是Hawker Hunter

Vampire crashed HK
Vampire crashed HK
一架皇家空軍的Vampire雙座訓練機,降落時意外地滑出跑道並掉進彩虹道雨水渠內

Hawker Hunter in Kai Tak
啟德跑道上的Hawker Hunter戰鬥機

Gloster Javelin in Kai Tak
1967年由於香港局勢不穩,英國政府短暫的抽調原駐新加坡的第60中隊的Gloster Javelin戰鬥機作為分遣隊到港

28sqn Westland Whirlwind in Chai Wan
在港服役的Westland Whirlwind直昇機

Royal Navy Westland Whirlwind in HK
在啟德停機坪上的英國海軍Westland Whirlwind直昇機(正在起飛的是Wessex HAS 2)

28sqn Westland Wessex
啟德跑道上起飛的Westland Wessex直昇機,這是皇家空軍在港服役的最後機種

1962年有一架Hawker Hunter戰鬥機墜毀的記錄

RAF Vampire HK
RAF Vampire FB Mk.5, 1951-52, Hong Kong

RAF Venom HK
RAF Venom FB Mk.4,1959-62, Hong Kong

RAF Hunter HK
第28中隊Hawker Hunter FGA Mk.9, 1962-67, Hong Kong

RAF Whirlwind HK
第28(AC)中隊Westland Whirlwind HC Mk.10, 1968-72

RAF Wessex HK
第28(AC)中隊Westland Wessex HC Mk.2, 1972-97

過客

在網上找到些皇家空軍的戰略轟炸機在香港的照片

RAF English Electric Canberra B.2 WH954
1956年在石崗機場的EE Canberra B2轟炸機,但Wiki並沒資料顯示,皇家空軍曾在香港部署過Canberra轟炸機,而57/58年起則在新加坡Tengah空軍基地有部署

RAF English Electric Canberra PR.7 81 sqn
正在降落在啟德跑道的皇家空軍Canberra PR7遠程偵察機,隸屬第81中隊

RAF Handley Page Victor XA936
在啟德停機坪的皇家空軍Handley Page Victor 戰略轟炸機,年份不詳

RAF Handley Page Victor bombers
另一張疑似是在香港的照片,年份不詳,照片近處是兩架皇家空軍Handley Page Victor轟炸機,後方是一架皇家空軍的鬼怪式戰鬥機

RAF Avro Vulcan in Kai Tak
為參與石崗機場飛行表演,而抵港的Avro Vulcan戰略轟炸機,年份是1978年11月

六十年代為了震懾印尼的局勢,英國皇家空軍在新加坡除了部署Canberra轟炸機,亦有先後部署過通稱3V的Handley Page Victor 及Avro Vulcan戰略轟炸機。Victor 及Vulcan轟炸機主要設計用途是投放核武器,是冷戰時代的產物,而在東南亞則是作為常規轟炸任務,有說當年英國在Tengah基地存有少量的空投戰術核武器。Canberra轟炸機個別型號亦可投放核武器,但3V系列戰略轟炸機則作戰半徑較遠。經典例子是1982年,從英國阿森松島基地出發,去攻擊馬島的跑道的Vulcan轟炸機,來回共飛行了一萬三千公里,相當於香港至紐約市的直線距離,其間要進行了十九次的空中加油,才能完成任務。Vulcan轟炸機作戰半徑達三仟多公里,單以本身內置燃料便可來回香港及北京有餘。

相關閱讀: 英國皇家空軍駐港第28中隊--韋斯特蘭型直升機在香港

痞客邦PIXNET博客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