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怪式小傳
F-4鬼怪II(或稱幽靈II),由麥克唐納(後跟道格拉斯合併,現在再被波音收購)為美國海軍研發的,一種雙座雙發全天候遠程超音速截擊機/戰鬥轟炸機,F-4B是海軍第一種服役的鬼怪式,共生產了649架,F-4B也是第一種進入服役的鬼怪式,後來根據壽命延長計劃,其中228架F-4B被改裝,並被賦予新編號F-4N,而以美國防部長的指示,美國海空軍及海軍陸戰隊,當時共同計劃採購同款戰鬥機,基於空軍的評估需要,有一部份F-4B被借調給空軍使用,而編號更改為F-110(最終根據三軍統一編號,空軍的鬼怪式定為F-4C),各型F-4鬼怪式合計生產了5195架,成為美國軍用史上,生產量比較多的戰鬥機(數字包含外銷或授權生產型號)。
F-4服役時正遇上越戰時代,海軍及海軍陸戰隊的F-4B大量參與到戰鬥當中,而海軍唯一一個鬼怪式皇牌,是VF-41中隊的NG100號機(F-4J),獲得共5架的擊落紀錄,其後F-4B退役後,有部份的F-4B被改裝為無人駕駛的靶機,用以測試新式研發的導彈效能。
有一點值得提及的,在開發鬼怪式的年代,美國人的思維認為空戰正進入了「導彈無敵論」的年代,於是鬼怪式放棄了搭載航炮,而以導彈為唯一武裝(當然有戰術需要時,鬼怪式仍可附加外置航炮艙),使用包括近距攻擊的響尾蛇導彈AIM-9,以及視距外攻擊的麻雀導彈AIM-7,不過在實戰中証明,這些屬於早一代的導彈產品,未能滿足當時的戰鬥需要,其一是早期導彈的品質問題,例如AIM-9早期型號,會受外來熱源,例如太陽直接的熱源,以及湖泊折射的光線干擾,而麻雀導彈發射後,載機雷達必須繼續照射目標直至命中,而並非打了便跑,這些原因減低了當時導彈的命中率,又或增加載機的交戰危險,更甚者北越使用比鬼怪式輕巧靈活的米格17及米格21,這些戰機都是載有航炮的,使鬼怪式陷入高戰損的苦戰,直至後來空軍沿用長機鼻的鬼怪式機體,發展出載有航炮的F-4E型號,而海軍及陸戰隊則並沒有採用,直至開發F-14A及F/A-18A才加裝航炮。
此模型大約是2014年製作,套件來自長谷川Mig Killer F-4B 1/72。
模型基本上是直做,並且更換了樹脂座椅,其實長谷川套件的塑料座椅也有一定的細節,經改良應該細節效果還是不錯的,其餘細節改良還包括輪艙後加了些管線,以及AIM-9發射架自行增加了些細。
Cartograf的水貼印刷精美,在存放多年後使用仍沒變質,但因為油墨較厚,張貼時比較費功夫。
痞客邦PIXNET博客鏡像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