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初,解放軍進佔海南島後,國軍退守珠江口的萬山群島,台灣當局打算在此作為華南長期鬥爭據點。
萬山群島位於香港西南,位處珠江出海口,由佰多個大小島嶼組成。現在歸屬珠海市政府管轄,當中以桂山島為中心,當年該島名叫垃圾尾島,台灣派出第三艦隊的一些艦艇進駐此地。
1950年4月,解放軍在奪取舟山群島後,開始計劃清剿盤據萬山群島的國軍。解放軍基本採取遂島攻佔戰略,首階段爭奪垃圾尾島及鄰近島嶼。於5月24日,以一艘LCI(桂山號)以及5艘炮艇,進攻垃圾尾島的國軍。由於解放軍情報有誤,以為國軍只有極少數艦艇停泊於垃圾尾,解放軍的炮艇解放號孤艇直入國軍艦艇群當中開火,在夜色掩護下擊傷國軍太和號等艦艇後,自身受損彈盡而脫出。
而黎明時分國軍艦艇從垃圾尾追出,遇上後續的解放軍桂山號。桂山號上搭載了預計登陸的兩個排士兵,在跟國軍艦艇戰鬥後中彈受損,艇長決定強行在垃圾尾島搶灘登陸,在跟守島部隊交戰後,大部被殲滅少數被俘。戰鬥後國軍撤出垃圾尾島退到三門列島至擔杆列島一線,而垃圾尾島則被後續解放軍搶佔。
與太和艦(太字號艦)同級的坎農級護衛艦
跟桂山號同級的美國LCI型登陸艇
解放軍使用二戰時期日製的25噸炮艇
台灣方面以第二艦隊的兩艘LST登陸艦(中字號),太字號護衛艦二艘,以及數艘掃雷艦(永字號),替換原來的第三艦隊艦艇(太字號及中字號各一艘,永字號兩艘)。國軍以優勢火力主動出擊,炮擊登島盤據的解放軍,並且攔截援兵。解放軍派出一艘登陸艦(509艦),以三角山島為據點,架設陸軍火炮以抗衡國軍的火力。進而奪取附近的東澳島及大小萬山島,於5月31日至6月5日期間成功登島,至此將剩餘國軍,壓縮至外伶仃島及擔杆列島一帶。
屬於LST的中字級登陸艦(圖為同級艦)
原屬美國的永字號掃雷艦(圖為同級艦)
台灣方面再度增援,派出第一艦隊的信陽號及衡陽號,在外伶仃及三門列島一帶游弋。6月10日晚解放軍偷佔隘洲島,爾後的半個月裡運送了一些日製75mm山炮到此,並偷運到鄰近的三門灣架設起來,並且在此牽引埋伏一些躉船,船上架設了100及130mm加農砲,以此作為對付國軍艦艇的火力伏擊圈。
6月27日國軍不知圈套,由信陽艦帶領各大小艦艇十多艘前來攻擊。在艦艇進入了伏擊圈射程,島上島後各火炮齊發,當下擊沉擊傷艦艇數艘,國軍艦艇帶傷撤到擔杆列島一帶。28日颱風吹襲珠江口,擔杆島沒有避風港,部份部隊撤回台灣。
原為日軍的初梅號驅遂艦,二戰後作為賠償艦更名為信陽艦(陽字級)
原為日軍的楓號驅遂艦,二戰後作為賠償艦更名為衡陽艦(陽字級)(圖為同型的日本丁型護衛艦)
解放軍趁機在7月初,攻佔外伶仃島,8月初派兵攻佔擔杆島(擔杆列島)及北尖島(佳蓬列島)等。至此大致將國軍的軍力逐出了萬山群島範圍,除了佳蓬列島西南端的蚊尾洲,仍有數十人作游擊駐守。蚊尾洲是一細小孤島,島上在清末建有一座航海燈塔,遠看似是一座石堡。12月份解放軍從垃圾尾出發,先在附近的黃茅洲及灣洲部署火炮射擊,然後再登上蚊尾洲島,島上的守軍因而投降,清除了該地區的最後一據點。
解放軍登陸進攻擔杆島
1920年代的蚊尾洲島
國軍艦艇 | 解放軍艦艇 |
---|---|
|
|
補充說明:-
- 這是一場登陸與反登陸作戰
- 以兩軍實力,國軍擁有美製艦艇,噸位大火力強
- 國軍以海軍封鎖海域,攔截解放軍艦艇,並以艦上火力炮擊佔島解放軍
- 當年解放軍海軍仍在草創當中,而船隻都是東拼西揍得來的(有的是投誠,有的是國軍日軍遺下)
- 此役解放軍基本上是以陸戰隊作戰(隸屬第四野戰軍),船首甲板裝置陸軍火炮(以沙袋製止後座)來加強船艇火力,於是有的戲稱其為陸軍海戰隊
- 此前解放軍欠缺海島登陸作戰經驗,有些人才第一趟出海,進攻垃圾尾島各艇欠缺聯合指揮協調能力
- 後勤補給方面,解放軍由珠海唐家灣出發才30公里; 國軍由台補給相距700公里有多
參考資料:-
Wiki: 萬山群島戰役
百度: 垃圾尾海戰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